江泽民总书记慰问陕甘贫困户纪行
来源: 作者:: 阅读: 时间:2016-9-12
bet3365娱乐场手机版_亚博和365是一家的吗_365bet提款维护
情系父老乡亲
——江泽民总书记慰问陕甘贫困户纪行
何 平
当1995年的日历只剩下最后几页的时候,江泽民总书记把慰问陕甘贫困户作为一件大事摆上了自己的工作日程。12月21日至26日,他先后赴陕西、甘肃两省体察民情,慰问灾区,为群众排忧解难,把党中央对贫困地区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广大农民的心坎。
群众遭了灾,当干部的应该寝食难安
西北穷,首先就穷在一个“水”字上。因为缺水,许多地方是山秃、地荒、人穷。今年以来,陕西、甘肃又都遭受了严重的旱灾,粮食大幅度减产,群众生产生活遇到困难。
灾情牵动中南海,牵动着总书记的心。他决定亲自到受灾最严重的陕西商洛地区和甘肃定西地区了解灾情,慰问群众。
定西位于甘肃中部,境内山大沟深,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历史上就有“陇中苦瘠甲天下”之称。今年这里又遭受了五十多年来最为严重的干旱,不仅粮食大幅度减产,人畜饮水也遇到了困难,
在太平村,江泽民走家串户,慰问受灾群众。在支秀珍家,他走到锅台前掀起锅盖,看看主人断炊了没有。当看到有一些玉米饼子时,才稍有些放心。临出门时,他又关切地问支秀珍:“明年春天的籽种准备了没有?”支秀珍答:“还没有。”江泽民马上对地区的领导说:“准备籽种关系到明春的农业生产,这是一件大事,一定要千方百计解决好。”
看了陕甘两省的受灾群众的生活状况后,江泽民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对当地干部说:“群众遭了灾,当干部的应该寝食难安啊!”
只要群策群力,再困难的地方也能找到发展的出路
穷则思变。在陕甘贫困地区的几天里,当地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给江泽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多次谈到:“只要群策群力,再困难的地方也能找到发展的出路,而且会越走越宽阔。”
在甘肃定西,江泽民专门察看了当地为解决水土流失而实施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12月24日,江泽民来到定西县景泉乡官兴岔村。站在山坡上放眼望去,只见山头林木成行,山腰梯田如带,山沟水塘如镜。当地干部对江泽民说:“老百姓把这叫做‘山顶戴帽子,山间系带子,山下穿靴子,找到新路子,狠狠抓票子’。”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得在场的人一片笑声。
官兴岔小流域自1983年开始综合治理以来,共修梯田近1万亩,种草4100亩,造林1.25万亩,打水窖870眼,修涝池51个,建淤池坝3座,蓄水200万立方米,拦泥50万立方米,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57平方公里。通过综合治理,全流域人均增产400公斤,人均纯收入增加700元,家家通了电,户户有余粮、存款,95%的农户盖起了新瓦房。
在当地干部的陪同下,江泽民来到官兴岔村车道岭社。远远望去,一排排崭新的瓦房坐落在路旁的山坡上。
走进村民郑耀华的家,江泽民同他拉起了家常。郑耀华告诉江泽民,过去这里十年九旱,颗粒难收。自打修了梯田,一亩地能多打百十斤粮。
“今年旱灾对你有没有影响?”江泽民问。
“影响有一点,主要是坡地。梯田还能收到七八成粮。”郑耀华回答。
“粮食够吃吗?”
“够吃,现在家里还有3000多公斤存粮呢!”
“真的吗?”江泽民有些不放心地问。“走,去你家粮仓看看。”说着,他随主人来到屋后的一间窑洞里,只见里面两囤麦子堆得高高的。“这我就放心了!”江泽民说道。
看罢粮仓,江泽民又来到院子里察看主人家修的储水窖。“水对人来说太重要了!人一天不吃饭可以,一天不喝水可不行啊!”江泽民对郑耀华说。
“是啊,”郑耀华感慨地说,“过去这里吃水可难了。多亏政府帮咱修了储水窖。”
站在窖口边,江泽民指着刚提上来的一桶水问随行的地方干部:“水质怎么样?符合饮用水标准吗?”当得到肯定的答复,才放心地点了点头。
事后,江泽民对省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们在干旱地区帮助30万贫困农户搞储水窖,解决他们的饮用水问题,这个事做得好,是深得民心的。你们搞的小流域治理,是加强农业、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应该坚持走下去”。
没有西部的全面振兴,就不可能有整个中华民族的振兴
总书记在关注西部,党中央在关注西部。
在返回北京之前,江泽民从战略高度对当地干部发表了关于西部发展的重要意见。
“西部地区历史文化悠久。一是作为我国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曾经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为缔造辉煌的中国古代文化作出过巨大的历史性贡献;二是西部地区人民在近代以来,为实现祖国的独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也作出过巨大的历史性贡献;三是西部地区是我们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为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睦相处,促进民族大团结和共同进步的优良传统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四是西部地区蕴藏着各种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我国有待全面开发的重要资源基地,也是我国下个世纪经济全面振兴的重要依托,还是我国巩固国防的军事战略要地。西部地区的发展,在全国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作者时为新华社记者,该文载于
来源:定西市委党史研究室
上篇:
下篇: